本文作者:访客

英特尔,AI时代的诺基亚?

访客 09-24 80
英特尔,AI时代的诺基亚?摘要: 曼联未来可能与皇家马德里争夺克罗地亚中场天才马丁巴图里纳巴图里纳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迪纳摩的出色表现不仅为他赢得了新莫德里奇的称号获得参与欧洲杯的机会也让他迅速进入了欧洲大俱乐部的视...

曼联未来可能与皇家马德里争夺克罗地亚中场天才马丁·巴图里纳(Martin Baturina)。巴图里纳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迪纳摩的出色表现,不仅为他赢得了「新莫德里奇」的称号,获得参与欧洲杯的机会,也让他迅速进入了欧洲大俱乐部的视线。马丁·巴图里纳出生于足球世家,其父马特·巴图里纳过去也是克罗地亚国脚,他的哥哥罗科...

起猛了,连英特尔都要 了?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惊传美国芯片巨头高通可能要收购英特尔。消息最早由《华尔街日报》报道。

英特尔病了,这已不是秘密。但英特尔被收购,毕竟还是让人难以想象。

自今年年初以来,英特尔股价已经下跌50%。帕特里克·基辛格(P ck Gelsinger)自2021年2月接任英特尔CEO后进行激进的改革,但其IDM 2.0的计划似乎进展得不怎么顺利。 后的芯片制造部门“英特尔代工Intel Foundry”去年亏损了70亿美元,号称代表英特尔迈入“AI时代”的Meteor Laker芯片也一再跳票。

基辛格说,代工业务遭遇了困难。基辛格还说,英伟达在AI领域的成功纯属偶然。

总而言之,英特尔视为扭转局面的大计划进展不顺利,AI浪潮又将它打个措手不及。

上一个被时代打个措手不及的典型案例还是诺基亚。这个曾经制霸手机市场14年的品牌,没能料想到智能手机来势的汹涌。在2007年初代iPhone发布的时候,诺基亚没能听到,丧钟已为它而鸣。

英特尔,AI时代的诺基亚?

有意思的是,如果将时间向前拨14年,2010年,想要改变的诺基亚曾短暂与英特尔合作,公开移动操作系统MeeGo。彼时,英特尔同样错失了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最佳机会——几年前它拒绝了为 代iPhone代工。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诺基亚陨落。

“我们没有做错任何事,但不知何故,我们输了。”2014年,微软宣布对诺基亚的收购正式完成,诺基亚时任CEO约玛·奥利拉(Jorma Ollila)这样说,和在场的几十名高管一起落泪。

英特尔继续前行。错失移动互联网是英特尔的遗憾,但没有让其伤筋动骨。2020年初的英特尔市值到达顶峰,超过3000亿美元,是英伟达和AMD市值的总和。

不知道曾想和诺基亚联手、拼一把移动互联网入场券的英特尔,是否也相信诺基亚“没有做错任何事”?

目前,英特尔的市值仅964亿美元,而AMD已经超过2500亿美元,至于英伟达则达到2.85万亿美元。

收购尚是传闻,英特尔毕竟还没有 ,这家成立了56年的企业仍有打“翻身仗”的空间。Stifel分析师鲁本·罗伊(Ruben Roy)认为这项收购“不太可能获得 部门的批准”,美国Axios新闻网也认为高通收购英特尔将面临巨大挑战。此外,在收购消息之后,传出阿波罗全球管理层考虑向英特尔投资至多50亿美元的消息。

如何避免成为AI时代的诺基亚,将是摆在基辛格和英特尔面前的难题。

A

如今,英特尔可能要被收购的消息摆在那里,外界慨叹一片,但难言惊愕。

毕竟在不久前的8月,英特尔已经以一份财报“惊吓四座”。

有多惊吓呢?英特尔8月财报公布的同时,就宣布裁员1.5万人。财报一发,市值单日蒸发320亿美元。众多股东提起集体诉讼,称英特尔“欺骗性地隐瞒了公司存在的问题”,一并把CEO基辛格也列为被告。

这份英特尔2024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显示,季度营收为128亿美元,同比下降1%;应占净亏损为16亿美元,而上年同期的应占净利润为15亿美元,同比转盈为亏。这一亏损远超市场预期,市场预计英特尔会亏损,但给出的预期数字是5.4亿美元。

被寄予厚望的代工厂业务,似乎成了英特尔现阶段尴尬的拖油瓶。股东们指出,英特尔财报显示出其代工业务进展不顺,在营收下降的情况下运营成本还在上升,这让公司股东感到措手不及。

自2021年出任英特尔CEO以来,基辛格提出IDM 2.0的复兴大计。IDM模式,是指企业同时进行芯片的设计、封装、制造、验证全链条环节。从前,英伟达通过IDM自己设计和制造芯片,很好地控制了成本。IDM 2.0是要巩固自有芯片制造能力,同时加强和第三方代工厂的合作、扩大产能,以及承接晶圆代工及封装业务。

今年3月,英特尔还斥3亿美元巨资购买A L全球首台新一代NA EUV光刻机,彰显其与台积电竞争2nm以下先进制程芯片的决心。

然而,到了4月,一份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员会SEC的文件却揭开了英特尔雄心下的代价。随着英特尔不断加码代工基础设施的建设, 后的芯片制造部门“英特尔代工Intel Foundry”连年亏损:2022年52亿美元,2023年70亿美元,当季度亏损28亿美元。

救命措施却开始“图财害命”,人们质疑的目光投向了英特尔,也投向了关键人物基辛格。

B

“换掉CEO”似乎是顺理成章地呼吁。

在8月糟糕的财报发布后,市场研究公司Charter的分析师施耐德(Ed Snyder)直接呼吁:“英特尔应该从外部寻找改革型CEO,抛弃现任CEO基辛格,否则公司会陷入困境。”

然而,真的是基辛格错了吗?

还是需要回到基辛格上任的2021年初。

彼时英特尔的市值仍在2000亿美元以上,作为对比,英伟达当时的市值在3000亿美元的水平,AMD则在1000亿美元水平。相比于2020年巅峰时期——英特尔市值是英伟达和AMD的总和——已经有落后的态势,但还远未被“遥遥领先”。

而英特尔的问题也很明显。随着芯片的微缩,半导体生产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芯片先进工艺上,英特尔已经大幅落后于台积电,其10nm工艺量产不断延迟,甚至可能将更多CPU芯片交给台积电代工。

在CPU市场上,AMD作为英特尔X86架构体系内最大的竞争对手,在台积电的支持下,获得了比英特尔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已经开始生产7nm甚至5nm的CPU芯片,直接威胁英特尔的核心业务。

另一个糟糕的事情是,英特尔失去了合作了15年的大客户苹果。在基辛格上任的前一年,苹果停止在Mac电脑上使用英特尔处理器,转而使用基于Arm架构的自研芯片。

而这桩桩件件,都是基辛格之前的数任CEO挖的“坑”。

在英特尔创始人之后、基辛格之前,英特尔经历了4任CEO。

错失移动互联网,发生在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任期内。2006年,英特尔拒绝为 代苹果手机代工,欧德宁当时的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乔布斯将出价压到极致,远低于英特尔内部的成本预估。但可惜,这不是一个成本测算题,而是眼光测量题,英特尔就这样与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入场机会失之交臂,也“喂肥”了三星。

布莱恩·科再奇(B an Krzanich)在2013年接任英特尔CEO,一直到2018年。在这一时期,英特尔喜提“牙膏厂”称号,自从2014年突破14nm节点后,英特尔代工厂先进制程就遭遇瓶颈,逐渐落后于台积电。

至于2018年到2021年期间,也就是基辛格接任的前期,鲍勃·斯旺(Bob Swan)再一次让英特尔错失在手机上发力的机会,放弃5G基带芯片的研发。此外,就像前文所说,在这一时期,苹果也放弃了英特尔。

也因此,在基辛格上任的时候被寄予厚望,他18岁就加入英特尔,其间离开数年,又以“技术派”的光环回归。这是一只已经在下沉的巨轮,接手需要勇气,救场也需要魄力。要么复兴,要么沉沦。

不难看出英特尔在此前数个机会节点上看似合理却不失保守的选择,令其航线逐渐偏离。基辛格在上任后,立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了IDM 2.0的策略,一度改变英特尔的衰势。

想要在先进制程上突破,并以代工厂承接外部订单,和台积电、三星正面硬,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C

雄心是有代价的,这意味着烧钱收购、建造基础设施,但基辛格显然不想重蹈前人“巨人转身慢”的覆辙。

2021年刚上任不久,基辛格就着手对全球芯片代工厂格芯(GlobalFound es)的收购谈判,开出300亿美元的价格,然而没能成功。不久之后,基辛格又想以50亿美元收购芯片代工商高塔半导体,也没能成功。同时,英特尔开始斥巨资建造晶圆厂,并在2021年成立单独的晶圆代工服务事业部,向外部客户开放其晶圆制造产能。英特尔的员工数量,也在2022年达到了巅峰,一度超过13万。

英特尔还有一个重要的外部助力:美国的《芯片法案》。它被称为是“美国 数十年来对产业政策的最重大干预”,拜登 想要抒写美国“芯片梦”。作为美国本土企业、老牌芯片企业,英特尔成了“全村的希望”,独揽85亿美元的补贴(事实上还未到账,随着英伟达的处境变化,最终的拨款情况也有可能变化)。

在半导体行业,从技术上追赶竞争对手是需要巨大投入,也必定进入长线作战,想必基辛格对此也有预估。

然而,千算万算,基辛格没有算到AI浪潮的来临。

其实早在2022年10月底,也就是Ch GPT横空出世前一个月,英特尔已经开始进行针对性的裁员,并进行其他调整,包括减少工厂工作时间,以应对经济低迷。彼时英特尔没有透露裁员数量,但是号称2025年年底时将年华成本削减和效益增益提高至80亿至100亿美元。如此算来,英特尔将在三年内最高削减130亿美元。

这一面基辛格的“英特尔复苏成本”不断加码,又不得不回撤几步。那一边生成式AI蓬勃发展。市场的需求从英特尔的CPU,就这么水灵灵地转向了英伟达的GPU。而英特尔再想追赶AI浪潮,比起早早布局的英伟达和反应迅速的AMD,终归是有一些力不从心。

在高通、AMD的AI芯片争相上市的时候,英特尔也高喊要迈入“AI时代”,然而其 代Core Ultra CPU(代号Meteor Laker)迟迟不能量产,上市遥遥无期。

今年8月,基辛格在财报会议上说,AI PC芯片Lunar Lake并不足以在短时间内扭转局面。而英特尔又必须在服务器芯片上,从其他AI芯片制造商那里争夺市场。要想成功,英特尔的AI芯片需要在性能、功耗乃至生态系统建设方面实现 突破。

又一个大饼罢了,闻着都是无奈的气味。

讽刺的是,就在人们惊讶于英特尔代工业务带来的巨大亏损,也替它跟不上AI时代而慨叹之际,今年8月,另一则消息让英特尔的形象雪上加霜——路透社援引数位知情人士,称英特尔在2017年到2018年,曾与OpenAI探讨过投资事宜。英特尔曾有机会以10亿美元收购OpenAI 15%的股份,如果以成本价向OpenAI提供硬件,还可以再收购15%的股份。

但几乎是意料之中的,英特尔最终放弃了这项投资。彼时OpenAI还是一个不那么有名的非营利性机构,对英特尔的投资颇感兴趣,想要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相较之下,英伟达早早和OpenAI建立了深度合作,早在2016年,英伟达CEO黄仁勋就亲自搬去了世界上 台DGX-1 计算机。

与其说英特尔做错了,不如说英特尔没做对、没有顺利跳入时代的河流,一点一点,看着河水涌向远离自己的方向。

D

目前英特尔还在积极摆脱困境。

在8月财报发布之后,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基辛格表示要“专注效率”,并做出了多项收缩举措,在裁员1.5万人之外,还暂停了在波兰和德国的部分建厂投资:“我们需要将成本结构与创新的运营策略相融合,实现运营方式的根本转型。目前,我们的收入增长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尚未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带来的机遇。同时,我们的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利润率偏低。”

除此之外,英特尔还拿下了亚马逊的制造合同,将扩大与AWS的合作,使用18A制造工艺(1.8NM工艺节点)为其生产定制AI芯片。

而在《芯片法案》上,英特尔决定于美国军方展开合作,从拜登 获得30亿美元,扩大国防部微电子产品供应。

另一方面,必须强调的是,目前高通收购英特尔一事尚无定论,英特尔能否走出泥潭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从9月20日传出收购消息开始,英特尔的股价就上涨,高通股价下跌,9月23日开拍后这个态势持续。到9月23日晚,英特尔市值已经上涨了约55亿美元,高通却下跌了约55亿美元。

并不能排除积累了多年芯片制造经验的英特尔,会吸引其他AI制造商注意的可能性。不管是微软、亚马逊这样的科技巨头,还是OpenAI这样的明星初创企业,都在催熟了英伟达的股价之后,积极寻求摆脱或减少对其依赖的方法。

正在病中的英特尔,是成为诺基亚,还是迎来转机,前途未卜。

参考资料:

1、虎嗅:《诺基亚的三次自救怎么成为三次“错误”?》

2、蓝鲸TMT:《节节败退的英特尔,“撕碎”美国芯片梦》

3、每日经济新闻:《七年前错失OpenAI 30%股份机会,英特尔如今市值已跌至一个OpenAI,还有机会逆转吗?》

4、中国企业家杂志:《63岁CEO 表态,英特尔还能救吗?》

5、海豚投研:《全线大溃败,英特尔 “黄粱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