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port宣恩县:快递进村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更新时间:2025-02-11
类型:公司新闻
来源:Vsport新闻中心
Vsport “女儿上美术课要用的彩色铅笔,昨天下单,今天下午就收到了,真叫一个快!”3月25日,湖北省宣恩县椒园镇锣圈岩村村民唐春梅高兴地从村级便民综合服务中心拿到了自己的包裹。“以前网上买东西要到椒园镇上去拿,现在好,出门溜个弯就拿到了。”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近年来,宣恩县不断完善农产品上行发展机制,全速推进“快递进村”渠道建设,打通城乡经济微循环,迈出了服务农村生产生活、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一步。
抱团破局 快递进村加速度
“现在快递进村是真是方便了,你看我前天下单的洁面乳已经到了。”
“都说网购便宜,但以前拿快递要自已跑到集镇上拿,坐车一来一去就要20块钱,豆腐盘成肉价钱。”
“以前有的快递也能送到村,但都要收费,上次一个不大的包裹收了我5块钱……”
3月27日,湖北省宣恩县沙道观镇当阳坪村寄递物流综合便民服务站前,几位刚拿到快递的村民高兴地摆起了“坝坝会”,享受着快递进村带来的愉悦时光。
宣恩县地处武陵山和齐跃山的交接部位,“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对宣恩地貌的形象写照,800米以上的山地占70%以上。农村地区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让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
在此之前,宣恩县的快递进村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各快递公司合作,在乡镇将进村快递集中起来,交给邮政投递员带到各村邮站代投。而这一模式受成本、运能、投递频次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无法做到全覆盖,时限也无法达标。二是通过收费服务的模式来弥补运营成本。但快递末端收费属于违规行为,村民的意见很大,这一模式迅速被邮政管理部门叫停。究其原因,运营成本问题是横亘在快递进村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小小的一个包裹,竟成为了政府和百姓的操心事。
在宣恩县政府和恩施州邮政管理局的积极推动下,宣恩县邮政分公司、三通一达、极兔、顺丰、京东等8快递企业抱团发展,从2022年10月开始,全县所有进村快递全部由邮政配送到140个村的寄递物流综合便民服务站(下文简称村级站点),为破解快递“进村”难题打好了基础。
3月24日上午11点,李家河镇冉大河村委会书记向秋月正与驾驶员乐诗华交接当天送达的40余个包裹。和其它村不一样,冉大河快递进村服务是由村两委“兼职”的。由于在一部分行政村会存在找不到有经营能力或有经营意向的村级站点负责人的情况,宣恩县对存在此类情况的18个行政村实行的是由村两委兜底服务的模式,确保快递进村真正实现全覆盖。
收件方便、退件快捷,也让村民的网购热情越发高涨。随意走进一家村级站点,快递货架上摆放的不仅有服装、食品、小家电等“老物件”,还有果树苗、农资、农具、农机配件等“新时尚”。这样一组数据或许可以印证快递进村释放的活力:2022年10月以来,宣恩县共配中心日均处理各快递企业进村快递3万件,进村快递数量同比增幅超过30%,远远超过了快递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模式创新 邮快合作添动力
3月27日,宣恩县万寨乡伍家台村,淅沥沥的小雨,润嫩了峰壑间的茶丛。看着采摘在即的春茶,经营茶叶加工厂的申元凯说不出的高兴,“到了春茶抢鲜上市的时候,一天一个价,早一天发出去就能多一份收入。以前春茶寄递是个很大的问题,现在运输环节少了,时限提起来了,寄递成本降下来了,对于所有茶农来说都是福音。”
不仅是在伍家台,宣恩县邮政分公司对已有邮路进行全面重组和网络优化,将原来的县乡村三级“树形”组网优化为县村复合组网,6条县乡邮路和17条乡邮段道优化为10条汽车投递段道,顺路组网,就近投递。进村邮车也从一周三班变成了每天一班。调整之后,服务频次有了全面提升,投递环节得到精简,减少了乡镇停留时间,平均投递时限至少提前了1天,服务速度、深度得到全面改善,农村寄递服务发生了质变。
小包裹,大民生。在这背后,是宣恩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时初具形态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采取“政府赋能+合作共享”的模式,由宣恩县邮政公司分公司负责快递进村的运营,利用邮政站点多、人员齐、覆盖面广的优势,全面推进快递进村工作。宣恩县政府还投资兴建了3600平方米的县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配套常温、冷链仓储,购置冷链车,投入170万元配备了小型包裹自分拣设备,设置分拣格口160余个,所有进口邮件实现直分到村。
来自申通、极兔的物流车正在卸货,智能分拣系统急速运转,穿着各家快递公司工装的员工分布在皮带机两侧紧张地处理大件包裹。3月2日是各家快递公司在宣恩县寄递物流共配中心试行包裹混合分拣的第一天。宣恩县邮政分公司运营监控部经理夏小芳介绍,早在2022年7月,这个中心就实现了各快递公司进村包裹混合分拣,但主要是处理各快递公司手工分拣出的进村包裹。新的混合分拣模式再进一步,各快递公司的数据互通,包裹直接在寄递物流共配中心卸车,送达城区、乡镇和进村的包裹一次分拣即可完成。这样不仅避免了各家快递公司重复分拣,进村包裹时限也再次提速10个小时以上。
宣恩县邮政分公司总经理王家旺介绍:“快递企业抱团发展,实现了对现有场地、设备、车辆、系统等资源的复用,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市场化的运营方式让快递企业互惠互利,使快递进村的合作得以持续。”
农村寄递物流是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的重要渠道,对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而村级站点的存与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寄递物流的服务水准。
在推进村级站点建设中,宣恩县邮政分公司通过新建和整合前期建设的电子商务村级点、三农服务站、邮乐购站等村级渠道资源,充分激发村级站点的活力。现有的站点有“示范站、标准站、普通站”三种建设标准。在第一阶段,示范村级站点有一个小目标:年收入平均达到3万元。
据了解,目前村级站的主要收入来源每件快递0.4元的代投费。如何让村级服务站点稳住预期、提振信心,还能为其开新路、增机遇?宣恩县在反复的探索与求证后,“保、提、转”模式从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即政府通过财政补贴部分“保”底,村级站点通过自身运营“提”成,并通过为邮政企业“转”介业务增收。村级站点造血功能的加强,使得快递进村服务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服务升级 村级市场增活力
3月28日5点12分,天刚蒙蒙亮,宣恩县李家河镇板栗园村却已经是一派繁忙景象。村民打开门前的路灯,忙着将一个个包裹搬到路边,等待邮车的到来。“成功、成功、成功……”板栗园村四组村民周振元家里,驾驶员郑明奎正在一边用蓝牙秤称重,一边用PDA扫描包裹面单录入物流信息。包裹里装的是阳荷、芋头、黄精、鱼腥草、藠头等新鲜农产品,当天中午11点40分左右到达宣恩县寄递物流共配中心,赶发一频干线邮车,通过邮政大网发往全国各地。
这条穿越板栗园村的邮路,因为服务返乡创业村民和带动农产品进城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惠农邮路”。惠农邮路全长35公里,沿途服务企业2家、合作社12家,电商店主65家,2022年带动农产品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王家旺介绍:“随着快递进村被打通,各项服务也搭着顺风邮车进村。邮政可以帮助农户返乡创业、组建合作社、争取补贴政策、销售寄递农特产品、提供贷款资金等,这种打包式服务得到了认同。”
村级站点与现代农业、电子商务、金融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成为邮政服务“村社户企店”五大客群的高效触点,以市场化的方式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寄递、仓储、金融一体化服务,逐步形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实现了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去、村村有服务的便民、惠民服务全覆盖。
宣恩县极兔速递公司总经理袁东介绍,进村邮车直接从村级站点将发出的电商包裹带回县城,避免了在乡镇的二次盘驳;同时快递公司也可以将优惠资费直接下放到村级站点和村民,每单快递降低物流成本1元左右;让农产品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进城。
电商专业运营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村民而言,能不能顺利搭上电商致富快车?在宣恩县,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宣恩县活跃着“西坪姑娘”“九妹连厢”等一批网红,他们负责电商运营、直播带货,合作的村民只需要把农产品打包,通过家门口的村级站点寄递即可,实现了让资源变资产,让资产变资金。
2022年,宣恩县村级点共发展信用村32个,发放各类惠农、助农贷款400余万元,服务农民合作社287个,培育邮政综合服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建并成1个全国级邮政农产品基地,在邮乐网宣恩乡村振兴馆上线宣恩贡茶、白柚、黄金梨、土豆等农特产品60余款,实现销售额1200余万元。仅在今年春节期间,通过村级站点寄递的土鸡蛋,豆皮、腊肉、糍粑等土特产就超过了20吨。